一、微专业简介
紧密对接河南省酒类产业升级需求,聚焦复合型技术人才缺口,郑州轻工业大学依托轻工技术与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两个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一流本科专业,设立了“酒类酿造与品评技术”微专业。专业秉承“产教融合、实践导向、复合培养”理念,以酿造工艺与品评技术为核心,构建“理论+实践+产业对接”培养体系。课程覆盖微生物发酵理论、现代酿造技术、品评技术及国际趋势,强化技术应用与前沿洞察;着力培养具备酿造技术、品鉴能力及技术研发核心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服务河南及全国酒类产业创新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优质教学资源与深度产教融合
二、培养目标
立足河南省酒类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培养掌握酒类酿造及感官品评核心理论与技术,具备较强酒体设计、生产管理及市场拓展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能够在酒类产业链生产、品控、研发及营销等领域从事技术及管理工作,服务区域酒类产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对于完成“酒类酿造及品评技术”微专业课程学习并达到要求的学生可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遵守酒类行业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食品安全生产责任,传承传统酿造文化并推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2.能够分析或解决酒类生产中发酵异常、风味不稳定、质量波动等行业共性难题,支撑酒企工艺改良与新产品开发。
3.能够在健康、安全、环保等社会因素制约下,遵守食品安全法规、环保标准及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具备较强的绿色酿造意识与终身学习意愿,能够适应行业技术迭代与岗位需求变化。
4.具备良好的跨领域协作与沟通能力,能在生产管理、研发创新、市场推广等环节中协同团队,精准对接消费市场需求。
三、培养特色
本微专业以“双核心、重实践、强能力”为特色,以酿酒微生物发酵机制、酿造工艺学等理论为基石,强化生产实践,聚焦酿造技术与感官品评两大核心能力模块。课程体系贯通“科学原理-生产工艺-品质评价”全链条知识,促进酿造技术与品评能力双向提升,培养兼具工程实践与感官分析能力的复合型行业人才。
四、招生对象与计划
招生对象:面向本校在籍全日制理工类专业学生、其他高校及社会招生。拟申请修读“酒类酿造与品评技术”微专业的学生,请填写《郑州轻工业大学“酒类酿造与品评技术”微专业修读申请表》(见附件1),并将填写后的电子版材料发送至邮箱:2024075@zzuli.edu.cn。
前置课程要求:修完有机化学/无机化学任一课程。
招生计划:30人。
五、教学安排及课程简介
(1)教学安排
本微专业开设6门课程,拟于两学期内分别完成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其中第一学期开展《酒类酿造基础》、《酒类酿造工艺》、《白酒品评与勾调技术》理论课程教学;第二学期开展《酒类酿造基础实验》、《酒类酿造综合实验》、《生产实习》实践课程教学。
本微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地点设于郑州轻工业大学,实践课程依托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实验实践教学中心及合作企业实施。课程教学计划采用教务处统筹与专业自主安排相结合的模式,实行单独编班授课。
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一览表
(2)课程简介
《酒类酿造基础》
课程以酒类酿造与品评为核心,融合微生物学、风味化学、发酵工程学、行业标准及文化通识,系统涵盖微生物生长代谢规律、酒类风味化合物特征、酿造工艺核心原理、行业标准与安全要求,以及中外酒类文化内涵。通过理论讲授与典型案例研讨,强化“科学原理-技术创新-文化传承”的关联认知,培养学生解析酿造本质、分析工艺问题、评价酒类品质、理解酒类文化的能力,为后续《酒类酿造工艺》、《白酒品评与勾调技术》等课程学习奠定理论基础,助力学生形成“懂原理、会分析、知文化”的专业素养。
《酒类酿造工艺》
课程系统讲解白酒、红酒、啤酒、黄酒及调味用基酒等酒类的酿造工艺学,以及酒类的蒸馏工艺等内容。课程内容涵盖原料处理、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勾调质检等工艺环节,重点讲述不同酒类酿造工艺特点与关键设备。白酒侧重酒曲制作及固态酿造工艺,啤酒聚焦麦芽制备与发酵控制,葡萄酒强调葡萄处理与苹乳发酵,黄酒突出麦曲制作与摊饭工艺,同时系统讲授蒸馏原理与设备应用。课程紧密结合酿酒师职业要求,通过理论授课及典型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工艺设计、问题诊断与品质控制能力和创新意识,助力学生考取酿酒师资格证。
《白酒品评与勾调技术》
课程系统涵盖白酒感官品评技术体系、风味化学分析、勾调技术(如基酒组合原则、调味酒添加量控制等)三大核心模块,紧密结合品酒师职业要求,通过“理论讲授+典型案例分析”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国家标准《白酒感官品评导则》(GB/T 33404-2016)中白酒感官品评的环境条件、品评规范等要求,考核直接对接行业品酒师资格认证知识体系,助力学生考取品酒师资格证。
《酒类酿造基础实验》
课程聚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发酵、风味化学四大核心技能训练,强化“理论-操作-分析”一体化能力培养。课程以白酒、啤酒等典型酒类酿造为载体,设置微生物实验(如微生物形态观察、培养基制备等)、生物化学实验(如原辅料淀粉测定、酒曲酶活力测定等)、发酵工程实验(如酿造功能微生物发酵特征及代谢物检测等)、风味化学实验(如酒类风味成分GC-MS分析等)四大模块。通过规范实验技能训练(如无菌操作、仪器使用、数据采集),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分析酿造问题及优化工艺参数的能力,为《酒类酿造综合实验》、《生产实习》等后续课程学习奠定扎实的实践基础。
《酒类酿造综合实验》
课程以白酒、啤酒、葡萄酒或白兰地等典型品类为载体,依托校内啤酒、葡萄酒等中试生产线,分项目开展酿造、理化分析、感官品评等综合性实验。课程设置“工艺实践+分析检测+感官品评”三大模块,覆盖原料处理、发酵控制、陈酿勾调等全流程。通过白酒固态发酵、啤酒麦汁制备、葡萄酒浸渍发酵等分品类操作,结合理化指标检测、风味物质分析及国标品评要求(GB/T 33404-2016),强化实验操作、数据解析及问题诊断能力,为后续《生产实习》课程与产业实践夯实基础。
《生产实习》
课程采用“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系统提升学生产业实践能力。课程以理论为基,依托《浓香型白酒固态酿造工艺虚拟仿真实验》、《干红葡萄酒生产虚拟仿真项目》、《典型生物分析仪器操作虚拟仿真项目》等省级虚拟仿真教学平台,模拟酿造全流程及主要设备使用等;依托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及合作企业,开展酒类酿造、酒类品评等真实生产实习。通过“理论指导-虚拟预演-现场实操”闭环训练,强化工艺控制、问题诊断及产业适应能力,为职业发展夯实实践基础。
六、修读要求
1.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无违纪记录,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2.具备一定有机/无机化学基础,对酒类酿造工艺、酿酒功能微生物资源挖掘、酒类风味化学的专业知识及学科前沿发展趋势兴趣浓厚的学生优先。
3.参加微专业学习的学生,不变更主修专业学籍,学生管理仍由主修专业所在学院负责。
4.微专业的课程考核由微专业所在学院按照学校有关规定进行安排和管理。
5.学生在修读微专业期间若主修专业受到退学警告及以上学籍问题,终止其微专业修读。
6.微专业课程考核不合格的,可以参加补考,补考不及格可以重修,重修课程按标准缴费后方可修读,不影响主修专业的学籍、毕业与学位。
七、学制、学分及证书
学制:学制1年。
学分:共15学分。
证书:学生完成微专业培养方案的相应课程并达到学习要求,由学院审核后提出结业名单,报教务处审定,发放学校统一制作的微专业证书。
八、师资团队
“酒类酿造与品评技术”微专业的授课教师团队由两部分组成:校内教师均为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与工程背景的骨干教师,企业教师则是深耕酒类行业多年的资深酿酒师与品酒师。他们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将共同引领学生深入探索酒类酿造与感官品评的核心奥秘。
九、联系方式
地 点:食品生物工程学院325办公室(科学校区)
联系人:胡老师13137109896
王老师18339268073
微专业咨询群(QQ群)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