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与健康河南省重点学科(新兴交叉学科)
批准机构:河南省教育厅
批准时间:2023年12月
重点学科简介: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针对“健康中国2030”战略需求,依托食品科学与工程特色骨干学科中食品安全、营养健康两个研究方向,与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多学科渗透和融合,2019年筹建了“食品安全与健康”新兴交叉学科。坚持以学科交叉融合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理念,构建了以提升科研能力为目标的交叉学科平台,拥有一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师资队伍,致力于培养食品安全及营养健康领域的复合型人才。
学科聚焦食品安全及营养健康领域重大需求,牵头组建了我省食品领域唯一的冷链食品加工与安全控制教育部实验室和中原食品实验室,汇聚了以李培峰院士为领衔的一批高端人才,承担了一批高层次项目,攻克了突破危害物检测与安全朔源关键技术,建立了畜禽肉加工全程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系统的追溯体系,树立了河南“放心肉”品牌。阐明了食品组分、功能因子改善慢性代谢性疾病的作用机制,突破了慢性病早期诊断与预防技术,支撑了现代食品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河南食品安全省建设,推动了大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
学科方向:
本学科长期服务河南省食品产业,形成了食品安全危害物检测理论与方法、生命健康与智能检测、食品组分变化与健康、物理场杀菌理论与技术四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色学科方向。
(1)危害物检测理论与方法
结合材料科学、生物学等技术,设计食品中典型危害物的高灵敏、特异性检测新技术,并揭示其检测机制;综合运用分析化学、结构生物学等技术,阐明食品加工中危害因子的产生机制;采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构建基于区块链的食品安全追踪溯源体系。
(2)生命健康与智能检测
主要开展识别食源性慢性病特异性基因片段、检测痕量食源性慢性病标志物、粪菌移植和自组装靶向调控肠道微生态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推进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材料科学、生物与医药、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系统评价食源慢性病监测与缓解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制。
(3)食品组分变化与健康
以食品组分及其变化在生理代谢过程中结构与功能及构效关系研究为核心,重点研究食品加工储运过程中食品组分的变化规律,食品组分在婴幼儿、孕妇、老年人群机体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中的降解规律以及慢性疾病人群健康之间的量效关系,建立食品组分-肠道微生态-宿主健康的互作关系。
(4)物理场杀菌理论与技术
主要开展冷等离子体、超声波等新型物理场杀灭食源性致病菌及致腐菌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推进食品科学与工程、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系统评价新型物理场技术对微生物、食品体系中典型组分与宏观性能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