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河南日报继重点报道省部(局)共建我校成功实现后,持续关注我校特色办学成就,以《郑州轻工业学院:以省局共建为契机 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为题,对我校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和合作交流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进行了全面报道。报道专门配发了记者对我校党委书记林世选、校长剧乂文的访谈摘录,并对我校四个国家级特色专业进行了详细介绍,为读者完整呈现了我校近年来建设发展的显著成绩和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 原文如下: 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烟草专卖局共建我校协议的签署,是我校发展史上的一件喜事、大事,标志着学校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今后,我们一定会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河南省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更加注重优化结构,切实加强内涵建设,持续推进博士单位省级立项建设、更名大学工作、科学校区建设和省局共建四个事关学校发展的重大战略工程,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务实的工作,加快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步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院长剧乂文访谈摘录
核心提示―― 10月26日,省委书记卢展工在省第九次党代会上提出,加快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加大省部(局)共建力度。 11月3日,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烟草专卖局在郑州签署共建郑州轻工业学院协议。省长郭庚茂、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姜成康出席签字仪式。副省长徐济超、国家烟草专卖局副局长张保振分别代表河南省政府和国家烟草专卖局在协议上签字。 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学院正式跨入省部共建行列,同时标志着学院又迈进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1月3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烟草专卖局共建郑州轻工业学院协议签署仪式在黄河迎宾馆举行。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郭庚茂、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姜成康出席签字仪式。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徐济超、国家烟草专卖局副局长张保振分别代表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烟草专卖局在协议上签字。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学院又迈进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郑州轻工业学院创建于1977年,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理、文、经、管、法、教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校。建校以来,学院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紧跟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不断改革创新,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和合作交流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特色亮校 积极培育优势学科专业 学院突出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在强化和保持轻工特色学科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学科建设新的增长点,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智力支持。 学院不断凝练学科方向,突出学科特色。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加大特色专业建设力度,努力打造自己的强势学科专业。学院现有食品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4个省级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建有应用化学、电机与电器、设计艺术学等10个省级重点学科二级学科。 学院以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省级立项为契机,重点建设化学工程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和电气工程 3 个博士点建设学科,加强支撑学科建设,同时积极扶植和培育特色优势学科专业,学院的轻工特色更加鲜明、学科专业优势更加突出。 学院现有的52个本科专业中,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工业设计、热能与动力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动画等10个省级特色专业。这些特色专业优势明显,在一些学科方向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质量立校 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 学院始终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将质量作为立校之基。围绕坚持“统筹教学和科研平台建设、统筹学科和专业建设、统筹研究生和本科教育”的“大教学观”和具有工科特色的“厚基础、精专业、重实践、多课堂”的人才培养观,不断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理论与实践、必修与选修、课内与课外、学院与社会”相结合的多样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设立教学改革专项基金,针对教育教学的相关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和实践,为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奠定了基础。学院紧紧抓住国家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发展机遇,通过优化教学运行机制,加强工程教育条件建设,顺利入选国家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学院重视教学管理,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控。重视发挥教师在办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评先创优为抓手,树立了一批爱岗敬业的典范,有效激发了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保障。 充分发挥团队协作力量,培育了“烟草科学与工程教学团队”、“电器控制技术教学团队”、“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教学团队”、“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团队”等14个省级校级教学团队,同时对团队教学工作动态评估和监控,有效地提高了团队的管理绩效。 注重投入专项经费,重点对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和教学管理进行改革和建设,扩大了教师参与率和学生受益面,为培育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创造条件。截至目前,学院已建成《烟草化学》、《电气控制及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等21门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 学院注重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挖掘校内实践教学资源,建成了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化工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等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红塔集团、海尔集团、许继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了110多个稳定的专业实习基地和产学研基地。 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鼓励和资助学生参加科研项目和各类学科性竞赛活动。学生在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广告艺术大赛、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国家级学科竞赛中成绩优异。 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增强了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了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的“双高”目标,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5%以上,多次被评为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学院还先后被评为“河南公众最满意的十佳本科院校”、“河南考生心目中最理想的高校”、“河南高校综合实力20强”。 人才兴校 努力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兴校”战略。积极引进主干学科和其他新建学科专业急需的优秀人才、学术团队。把培养和造就高水平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作为学院工作的重点工作,建设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设立校内科研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校级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资助基金以及一批奖教基金等,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拨出专项经费,选拔优秀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大学或科研院所访学、合作研究、攻读学位或进行博士后研究,参加各类进修、培训和学术交流;设立人才引进基金,专门用于高层次人才引进;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改善高层次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加大师资队伍培养力度,重点培养优秀中青年教师;加快培养和造就学科带头人及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中青年学术骨干;组织开展新教师岗前培训、教学名师评比、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奖赛等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学院现有教职工1600多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500多人,学院拥有“双聘院士”3人、省级特聘教授岗位8个、省级特聘教授7人,以及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者、省管优秀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等高层次人才100多人,并聘请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为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 科研强校 着力加强学院内涵建设 学院积极实施科研强校的发展战略,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通过制定、完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科研政策,组建科研团队,搭建科研创新平台,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充分调动了全体教师投身科研的积极性,推动学院科研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近几年,学院承担了包括国家级、省部级重大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在内的一大批高层次科研项目,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为学院建设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学院按照“科学规划、重点培育、联合申报、高层突破”的科研工作思路,鼓励教师解放思想,开阔视野,突破局限,加强对外交流合作,联合申报高层次项目和联合开展科学研究。同时,围绕绩效激励、目标激励、氛围激励三个方面制定具体政策,对教师从事科研工作进行有效激励,为学院科研工作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学院高度重视科研团队建设,发挥学院特色专业优势,在整合队伍和资源上狠下工夫,大力提高研究队伍尤其是学术骨干的整体学术水平,在国内某些研究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经过多年的培养与建设,形成了河南省多尺度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研究团队、河南省电器智能控制中的信息处理与算法研究团队、河南省中式卷烟减害增香关键技术研究团队、河南省数字化制造与轻工装备研究团队、河南省应急管理信息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团队等12个省市级科技创新团队。 学院建有河南省信息化电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表界面科学重点实验室等省级科研平台,河南省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院士工作站、河南省高压科学与技术院士工作站、郑州市UWB实时定位系统院士工作站3个院士工作站,河南省高校烟草加工工程技术中心、河南省高校轻工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郑州市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市厅级科研平台,为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年来,学院高层次科研项目数量显著增加,纵向科研经费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先后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1000余项,其中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近70项;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73项。 学院积极承担服务社会的责任,不断加强产学研合作及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转让的高新科技成果创造的产值达到数十亿元。与省内有关地市建立战略性产学研合作关系,在服务地方经济的过程中寻求科学研究的创新点和落脚点。与三全、双汇、新飞、海尔、云南中烟、上海烟草集团、红塔集团等知名企业保持着长期而深入的合作关系,为其提供长期的技术支撑和人才支持。 开放活校 全方位合作交流广泛深入 学院进一步转变办学观念,积极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扩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与广度;成立校友总会,陆续建立十多个校友分会,搭建了和校友之间联系的平台,增强了与各地校友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学院建设发展得到了各地校友的大力支持。 与国内知名高校包括港澳台地区高校以及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了一批教学科研合作平台和基地,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知名高校的教育资源,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实现以开放促发展。 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积极拓宽国际合作与交流渠道,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与英国、美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瑞典等国家多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开展合作,并互派交流学生。2010年学院获得招收留学生资格。 在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重视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包括国外先进的课程体系、教材以及教学管理,国际化水平呈现出全新面貌。学院设立的河南省唯一的雅思考试中心被英国大使馆誉为中国最好的考点之一。 郑州轻工业学院将以省局共建为契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 不断加快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步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国家级特色专业介绍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烟草工程方向) 郑州轻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烟草工程方向)是我国高校开办较早的培养烟草工程领域本科生的专业。目前,该专业方向具有工学和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近年来,该专业方向针对烟草行业生产和发展中存在的技术问题,逐步在烟草化学与香精香料、烟草生物技术、烟草加工理论与技术领域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研究方向和科研团队。至今,该专业方向已累计主持(或参与)国家级项目3项,国家烟草专卖局重大项目3项,河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3项,与上海烟草集团、红塔集团、红云红河集团、河南中烟工业有限公司、吉林中烟工业公司、湖北中烟工业有限公司、北京卷烟厂、南京卷烟厂、深圳卷烟厂、天昌国际烟草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开展科技攻关项目20余项。为行业解决了卷烟提质降耗、增香保润、减害降焦等领域的许多技术难题。 工业设计专业 工业设计专业是以设计艺术学学科建设为基础,以设计艺术学省级重点学科为依托的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该专业目前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同等学力硕士学位授予权,工程硕士授予权和艺术硕士专业学位(MFA)授予权。2007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为适应传统制造业转型、创意产业发展及区域经济振兴对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研究时代背景下人才成长规律,确立了以承认学生的自身潜力为基本前提,以“能力自主架构”为主线的新型人才培养思路。本专业强调理论与设计实践的结合、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主要培养能在企业、学校和科研单位从事产品开发、产品造型设计、设计管理、室内外环境设计、企业形象策划与设计、展示设计、交通工具造型设计、公共设施设计的高级设计人才。学生设计作品多次获国家级、省级优秀设计奖,多项新产品开发设计方案被企业采用。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始建于1981年,曾是河南省第一个制冷本科专业,制冷及低温工程是河南省第一个制冷硕士点,1998年调整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该学科现为省级重点学科。2009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该专业以制冷与空调为研究方向,着力培养具有较高科学素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从事制冷、空调、低温工程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技术,兼备制冷工艺设计、运行管理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经过近30年的建设发展,该学科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了突出成就。近年来,围绕本学科的特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1项,河南省省院合作项目1项,科技攻关项目4项。与格力集团河南分公司、郑州科林车用空调有限公司、山东小鸭零售设备有限公司、麦克维尔等知名企业有着长期良好的合作。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建设始于1983年,其前身是塑料成型加工专业,是国内较早开设该专业的高校之一,1998年,调整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2010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本专业为河南省重点学科“材料学”的支撑专业,专业骨干课程“高分子材料成型工程”与“高分子化学”双语课程先后获批为河南省精品课程。拥有教育部“多尺度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河南省表界面科学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化学化工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中心和功能材料研究所等专业教学与科研平台。近年来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等项目20余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出版专著及教材10部,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00余篇,三大收录120余篇。目前,在烟草减毒降毒过滤材料、卷烟用高速黏合剂和保湿保香阻隔包装材料等特种功能材料方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资助、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资助、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计划、国际合作等项目10项。
|